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課程計畫大綱

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課程計畫大綱
課程名稱
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
任課教師
劉書彬
學分
3
預計修課
人數
40
課程開設日期
  101   年 9  月   日至 102  年 1 月  31  日
一、課程目標(說明與本徵件事宜目的之關連性)
永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環境權更是世界人權宣言第28條中,人們享有一種社會與國際秩序,讓個人權利與自由得以充分實現的基礎。相應於綠色生活蔚為風潮,綠色政治所涉及的政治思維、政治機制與政治行動,更是回應人類永續發展與綠色生活在政治體系中實現的根本。唯有人人具備綠色生態的觀念,強調從基層做起,促成草根民主運動,以非暴力為手段、才能實現尊重人權與公平正義的永續社會。
本課程主要提供學生掌握環境綠色政治的理論與實務。主要透過綠色環境新聞的追蹤,培養學生發掘綠色與公共環境議題的能力。也藉由介紹國際綠色社會運動與綠色政治的發展、包括: 綠色思潮的演進、綠色價值的重要性、綠色社會行動的動員、綠色政治行為者、國際環境治理的政策工具與機制等,讓學生認識綠色政治與社會運動的理論,而能根據綠色價值,來分析環境綠色議題、並培養推動綠色政策的能力。此外,也介紹台灣的環境治理體系,使學生對應國際趨勢,而以本土之綠色公共社會運動與政治事件為題材,來建構本土的環境價值、並模擬或提出改進社會運動之行動方案,或評估政府綠色環境決策的品質與執行績效,如此學生能實地演練政治系畢業生職涯裡,從事非政府或政府領域參與環境公共事務所需的實力。
本課程目標含括下列幾點:
1.   奠定學生的綠色主義價值,並培養在地綠色關懷的能力。
2.   瞭解國際環境治理體系的政策工具與決策機制。
3.   培養學發掘公共環境議題的能力。
4.   比較並針對現今國內外之重要綠色社會運動,提出模擬或改進之策略行動方案。
5.  學習並具備將綠色價值廣泛融入公共政策的實踐的能力。
二、課程主軸結構
(說明課程主軸結構與核心目標之關聯)
課程將呈現三層同心圓之結構。同心圓之核心是「綠色價值與綠色政治理論」,成為本課程學生的知識基礎,並使學生瞭解國際環境治理體系,以及其行為者、決策工具。而能比較綠色主義不同於褐色經濟、消耗型社會的思維方式,才能因價值改變,而影響行為模式,以正確地方式解決地球困境,進行永續性發展。
第二層圓,則是綠色政治理論適用於具體的實務活動。藉由三項活動之舉行,分階熟悉理論價值與實務工作結合的重要性。首先舉行生態農場、以及248農學市集的校外參訪活動,讓學生從入口食物的健康,來瞭解各式農產品製作所形成對土地、動植物生長與人類生產銷售行為,在生態與人文社會的影響,進而體認思想改造行為之可行。
第二、三項活動則分別針對綠色社會運動、環境政策之擬議,邀請具實務經驗的非政府組織召集人或參與過環境公共政策評估與諮詢的專家學者來校進行演講或國會法案研習,讓學生實例講解與分析中,熟悉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公共政策落實的相關模式,進而在互動教學中,刺激學生的思辯及批判能力,進而培養後續的綠色行動能力。
此部分實務講員之師資,在社會運動或非政府組織活動之推展上,將與陳俊宏教授開設之「人權倡議」課程師資,共同分享。同時也鼓勵修課學生,於較長期的實習課程中,參與綠色政治行動者的實習活動。
第三層圓則是學生的實作行動。學生選擇課程主題之一的社會運動,或一綠色政策之執行,透過訪談綠色社會行動或綠色及公共環境決策過程的參與者,甚至是學生實際的參與,來檢視其實施成敗,並提出學習或改進之學期報告,鼓勵學生以多媒體數位影音的方式呈現報告,而展現綠色價值於公民社會落實的能力。
其中,多媒體運用的能力將藉由整合型計畫中提供的紀錄片師資,共同藉由工作坊的舉行,分享實施。而因應整體計畫案,將選擇優秀學生之學期報告,參與期末之成果發表會。
三、教學內容與進度(如有校外師資或講者,請載明其姓名、單位及職稱)
週次
課程內容
1週
課程說明會與分組。
2週
一、綠色思潮之內容與演進
(一)生態環保、草根民主、人權保障、和平、非暴力與反戰
3週
同第二週
4週
二、綠色價值的鞏固:參訪生態農場之校外教學
5週
三、社會運動
(一)社會運動的形成、結構、動員與影響。國際社會運動案例之分析與討論。(講者: 李建誠,248農學市集聯絡人,反WTO運動的經驗)
6週
(二)台灣環境社會運動的發展、策略與行動。
專家演講(講者:簡錫堦,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7週
四、環境政治的行為者與組織、決策與運作
(一)環境政治的行為者
8週
(二)環境治理的資訊與執行工具。(講者:,陳秉亨先生(田秋堇立委之助理),環境政策如何決策)
9週
學生學期計畫書報告。
10週
(三)環境影響評估的進行。(講者:文魯彬,蠻野心足協會理事長。如何在台灣確實落實環境影響評估法之精神。)
11週
五、 國際的綠色與環境治理經驗
(一)國際環境治理機制
12週
(二)德國經驗之分析
13週
(三)中國經驗之分析
14週
六、台灣的環境治理。周六 248農學市集參訪。
(一) 台灣的環境治理發展
15週
(二) 行為者:專家座談演講(講者: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編彭瑞祥、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
16週
(三)綠色議題與台灣的公共政策實例分析
17週
(四)綠色議題與台灣的公共政策實例分析
18週
學期成果發表

民意與調查研究課程計畫大綱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民意與調查研究
(英文)PUBLIC OPINION AND POLITICS
開課學期 Semester:10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政三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林瓊珠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PO25101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50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三34E 上課教室 Classroom: B703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
101年02月06日10時02分
政治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瞭解政治行為與政治互動的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團隊參與
2瞭解憲政體制與政法制度的能力  
3瞭解國際事務與國際組織的能力  
4理解意識型態與政治思想的能力  
5掌握專業外語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6瞭解與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7理性批判與民主溝通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習(含實習心得發表、機構督導評分、學校督導評分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8領導統御與組織管理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習(含實習心得發表、機構督導評分、學校督導評分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9分析與決策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習(含實習心得發表、機構督導評分、學校督導評分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10論述表達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習(含實習心得發表、機構督導評分、學校督導評分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11解決問題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習(含實習心得發表、機構督導評分、學校督導評分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12掌握基礎研究方法的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習(含實習心得發表、機構督導評分、學校督導評分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游清鑫主編,2010,民意調查新論,2版2刷,台北:五南圖書。
劉鶴群等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廊。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參考書籍

1. 余致力,1992,民意與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
2. 王石番,1995,民意理論與實務,台北:黎明出版社。
3. 陳陸輝等譯,2008,解讀民意調查,台北:五南圖書。

網路資源

1.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http://esc.nccu.edu.tw/newchinese/main.htm
2.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 http://www.tedsnet.org/cubekm1/front/bin/home.phtml
3. 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http://srda.sinica.edu.tw/
4. 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 Studies http://www.electionstudies.org/
5. British Election Study http://www.essex.ac.uk/bes/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是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所補助開設的課程。期望提升社會科學相關科系所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與實務專長,強化學科與應用能力的結合,著重實務運用能力的訓練。

隨著科技和方法的進步,民意調查在社會科學不同學科被廣泛地運用,同時民意調查也成為政策制訂者於了解社會民意走向、做成重要社會政策決定的重要資訊來源之一。作為一個政治行動者需具有政治分析的能力,具備能針對重要公共議題與政治現象,進行有系統的和科學性的意見蒐集與解讀分析能力。換句話說,作為一個政治行動人,應當具備了解民意的形成和走向,藉由民意形成決策和論述的能力。因此,本課程主要提供同學理解民意調查的理論與實務。藉由針對民意的形成、民意理論和民意調查的設計與執行,以及民意調查的解讀與分析等介紹,提供學生掌握分析民意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的基本技能,進而能夠具備公共行動的應用能力。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在課程設計方面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介紹民意和民意相關理論,提供同學具備理解民意的理論基礎。第二部分針對民意調查的方法,包括量化和質化方法的介紹、問卷的設計、抽樣方法,以及民意調查的執行,提供同學具備執行研究的能力和技能。第三部份則介紹如何針對民意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解讀,提供同學具備判斷、分析與解讀民意的基本技能。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日期 Date課程內容 Content備註 Note
1
2/15課程介紹、認識同學和分組  
2
2/22主題一:民意、民意的形成與民主政治
主題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3
2/29民意調查與大眾傳播媒體繳交小組名單
4
3/7民意與公共政策  
5
3/14民意調查的類型 (1)繳交報告題目和大綱
6
3/21民意調查的類型 (2)
課堂專題演講
  
7
3/28抽樣設計和測量的重要概念  
8
4/4問卷設計1  
9
4/11學術交流週,放假一天繳交小組抽樣設計和研究架構
10
4/18問卷設計2
課堂專題演講
  
11
4/25民意調查的執行(1)繳交小組問卷設計
12
5/2民意調查的執行(2):機構參訪:實際操作電話訪問  
13
5/9焦點團體法和深入訪談法:方法與應用(1)  
14
5/16焦點團體法和深入訪談法:方法與應用(2)
課堂專題演講
  
15
5/23資料分析與詮釋、報告撰寫與研究成果呈現  
16
5/30專題演講:民意調查與行銷策略運用  
17
6/6小組課堂報告與報告建議繳交個人訪談心得
18
6/13學期考試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次數 Times配分比率 Percentage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隨堂考 15%依據授課進度進行2次隨堂小考(小考約20分鐘左右)
學期考 25% 
分組報告 40%根據修課人數,進行分組。每組需繳交一份學期報告,並進行課堂報告與對另一組報告之建議。書面報告成績佔總成績30%,課堂報告和對另一組報告的建議佔總成績10%。
課堂討論 10% 
訪談心得 10%依據所屬小組所設計之問卷,每位學生需進行一次訪問練習,並將訪談過程錄音和撰寫訪談過程心得。
配分比率加總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星期四上午 10.10-12.00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雷德樓二樓 (P207)EMAIL:clinf@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6287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連絡電話 TelEMAIL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本課程的進行方式,除了老師針對理論與方法進行介紹之外,也將帶領各小組進行討論與練習,因此,同學們踴躍的參與將有助於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分組人數方面,視修課人數而定。學期報告是要讓修課同學能運用上課所學,藉由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完成一個研究計畫之規劃與執行,報告方向、主題和要求會於課堂詳細說明。

另外,個人需繳交一份訪談練習作業,主要是請每位同學根據所屬小組所設計之問卷,執行一次面對面訪問,並撰寫心得。訪談練習之進行與心得撰寫方向,會於課堂中詳細說明。

所有作業和報告格式:請以打字形式,字元12,1.5倍行寬,於繳交限期前上傳至網路學園繳交和繳交一份書面,逾期繳交,不收受。若有特殊狀況無法準時繳交,請事先告知老師,但遲交一天扣成績2分,逾期一週便不收受。作業和報告撰寫請遵守學術倫理,註明參考資料的出處,否則視同剽竊或抄襲,成績以零分計算。

此外,「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於本學期規劃「影像敘事工作坊」和「世界咖啡館」討論模式兩項活動,培養同學公共行動的基礎能力。
十、學校教材上網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http://elearn.scu.edu.tw(於99.09.啟用)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

教學資料

教學資料

    各科課程

師資團隊

師資團隊
學期別
學年/上、下
課程名稱 學分數 授課教師 任職學校
103/上 民意與調查研究 3 林瓊珠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103/上 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 3 劉書彬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103/上 國會政治的理論與實務 3 蔡韻竹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103/上 人權倡議 3 陳俊宏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102/下 創意城市 3 陳立剛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103/上 實習 3 黃秀端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附註:暑期實習,但是在103學年度上學期拿到學分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師資介紹

計畫理念

計畫理念

(一) 計畫目標
     政治系傳統上屬於博雅教育,重理論與人文社會素養,與法律、醫學與商學重視專才訓練不同,因此較忽略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培養政治系或人權學程畢業的學生未來能將所學加以學以致用,提升職場競爭力,結合人權倡議(人權學程課程)、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政治學系課程)、政府與政策行銷(政治學系課程)、民意與調查研究(政治學系課程)、以及實習(政治學系課程)五門課程,透過此五門課的合作與整合,讓學生學會如何將理念化為行動的基礎,並藉由實習來體驗。

(二) 整體課程設計
     社會上有很多價值,同學也從課程中學到很多價值,如:人權、正義、平等、自由、民主、環保、發展、安全、秩序、穩定、改革;這些價值可能是相輔相成,也可能有些時候是有衝突的。在價值背後,將會伴隨不同的理論基礎與論述,我們如何將這些論述化為具體的公共行動,將是本計畫主要的共同問題。政治系與人權學程的學生未來將會有很大一部分到NGOs、政府部門、媒體工作。假設作為一個公民或是一個NGO的工作者,當同學面對問題時,包括人權侵害事件、環保問題,如何運用所學人權價值、綠色價值與理論來透過文字或多媒體的運用,形成公共的行動(人權倡議與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課程)。在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政府官員如何以公共利益價值與實踐為目標,透過有效的政策行銷管理策略,妥善分配與募集資源,以具創新性之社會行銷發揮影響力贏得民眾支持,並與民間及非營利組織(NPO)合作,產出符合公民公共利益的公共服務方案(政府與政策行銷課程)。至於民意與調查研究則是學生必須學習的工具。學生依據「人權倡議」和「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政府與政策行銷」三門課程中所介紹之重要議題,找出感興趣的主題,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設計問卷題目,規畫和執行調查方案,分析和解讀民調資料,作成決策行動,分享和呈現學習成果。此五門課的關係將可用圖表一呈現出來。
同學比較缺乏的是如何拍攝紀錄片之能力,因此我們將另外舉辦「影像敘事工作坊」來加強同學這方面的能力。至於學生的實習機構也以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學術單位及智庫、媒體機構為主。

(三) 跨領域合作與師資專業之安排
1. 共同網頁  http://www2.scu.edu.tw/politics/default.asp?Subject=Resource,ji,我們將在本系網站的教學資源部分,闢一個「價值、理論、與公民行動」的專屬網頁,在網頁上除陳述整體教學目標理念之外,各科目的授課計畫表、教學進度、教材資料、學生生成果報告、戶外教學紀錄等成果上網公開分享。
2. 學生成果分享:透過本系系周會共同時間,讓不同班級的學生有機會分享他們的成果,這些成果可能由文字報告呈現、也可能用多媒體方式呈現。
3. 舉辦「影像敘事工作坊」:本工作坊希冀透過:專業講師的邀請,以及影像記錄等基礎課程的培力。讓學生能從一個紀錄片的門外漢出發,由基礎理論、攝製流程、哲學思考到技術層次的訓練與實作拍攝,短時間內學會如何拍攝一部紀錄片,並以此來表達他們的觀點。 
4. 教師教學分享:定期舉行教師教學經驗分享,並規劃共同的活動。
5. 我們將邀請約三十位校外師資來協助,這些包括來自NGO部門的理事長或幹部,如;台灣人權促進會、蠻野心足協會、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等,另外有部分師資來自政府部門,最後還有三位來分別自台大、中正以及世新大學的教師。

(四)預期效益
1. 培養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培養同學創新的能力
3. 培養同學掌握社會脈動、關懷社會的能力
4. 培養同學多媒體運用的能力
5. 報告寫作的能力
6. 培養同學將理念表達以及化為行動的能力

(五) 自評方式
1. 除實習之外,每門課將作課堂反映問卷,了解學生學習成果。至於實習課則將由同學填寫實習問卷。
2. 每門課將會有同學的成果報告。
3. 舉辦成果發表會。
4. 網頁將呈現各科目的授課計畫表、教學進度、教材資料、學生成果報告、戶外教學紀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