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課程計畫大綱

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課程計畫大綱
課程名稱
綠色社會運動與政治
任課教師
劉書彬
學分
3
預計修課
人數
40
課程開設日期
  101   年 9  月   日至 102  年 1 月  31  日
一、課程目標(說明與本徵件事宜目的之關連性)
永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環境權更是世界人權宣言第28條中,人們享有一種社會與國際秩序,讓個人權利與自由得以充分實現的基礎。相應於綠色生活蔚為風潮,綠色政治所涉及的政治思維、政治機制與政治行動,更是回應人類永續發展與綠色生活在政治體系中實現的根本。唯有人人具備綠色生態的觀念,強調從基層做起,促成草根民主運動,以非暴力為手段、才能實現尊重人權與公平正義的永續社會。
本課程主要提供學生掌握環境綠色政治的理論與實務。主要透過綠色環境新聞的追蹤,培養學生發掘綠色與公共環境議題的能力。也藉由介紹國際綠色社會運動與綠色政治的發展、包括: 綠色思潮的演進、綠色價值的重要性、綠色社會行動的動員、綠色政治行為者、國際環境治理的政策工具與機制等,讓學生認識綠色政治與社會運動的理論,而能根據綠色價值,來分析環境綠色議題、並培養推動綠色政策的能力。此外,也介紹台灣的環境治理體系,使學生對應國際趨勢,而以本土之綠色公共社會運動與政治事件為題材,來建構本土的環境價值、並模擬或提出改進社會運動之行動方案,或評估政府綠色環境決策的品質與執行績效,如此學生能實地演練政治系畢業生職涯裡,從事非政府或政府領域參與環境公共事務所需的實力。
本課程目標含括下列幾點:
1.   奠定學生的綠色主義價值,並培養在地綠色關懷的能力。
2.   瞭解國際環境治理體系的政策工具與決策機制。
3.   培養學發掘公共環境議題的能力。
4.   比較並針對現今國內外之重要綠色社會運動,提出模擬或改進之策略行動方案。
5.  學習並具備將綠色價值廣泛融入公共政策的實踐的能力。
二、課程主軸結構
(說明課程主軸結構與核心目標之關聯)
課程將呈現三層同心圓之結構。同心圓之核心是「綠色價值與綠色政治理論」,成為本課程學生的知識基礎,並使學生瞭解國際環境治理體系,以及其行為者、決策工具。而能比較綠色主義不同於褐色經濟、消耗型社會的思維方式,才能因價值改變,而影響行為模式,以正確地方式解決地球困境,進行永續性發展。
第二層圓,則是綠色政治理論適用於具體的實務活動。藉由三項活動之舉行,分階熟悉理論價值與實務工作結合的重要性。首先舉行生態農場、以及248農學市集的校外參訪活動,讓學生從入口食物的健康,來瞭解各式農產品製作所形成對土地、動植物生長與人類生產銷售行為,在生態與人文社會的影響,進而體認思想改造行為之可行。
第二、三項活動則分別針對綠色社會運動、環境政策之擬議,邀請具實務經驗的非政府組織召集人或參與過環境公共政策評估與諮詢的專家學者來校進行演講或國會法案研習,讓學生實例講解與分析中,熟悉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公共政策落實的相關模式,進而在互動教學中,刺激學生的思辯及批判能力,進而培養後續的綠色行動能力。
此部分實務講員之師資,在社會運動或非政府組織活動之推展上,將與陳俊宏教授開設之「人權倡議」課程師資,共同分享。同時也鼓勵修課學生,於較長期的實習課程中,參與綠色政治行動者的實習活動。
第三層圓則是學生的實作行動。學生選擇課程主題之一的社會運動,或一綠色政策之執行,透過訪談綠色社會行動或綠色及公共環境決策過程的參與者,甚至是學生實際的參與,來檢視其實施成敗,並提出學習或改進之學期報告,鼓勵學生以多媒體數位影音的方式呈現報告,而展現綠色價值於公民社會落實的能力。
其中,多媒體運用的能力將藉由整合型計畫中提供的紀錄片師資,共同藉由工作坊的舉行,分享實施。而因應整體計畫案,將選擇優秀學生之學期報告,參與期末之成果發表會。
三、教學內容與進度(如有校外師資或講者,請載明其姓名、單位及職稱)
週次
課程內容
1週
課程說明會與分組。
2週
一、綠色思潮之內容與演進
(一)生態環保、草根民主、人權保障、和平、非暴力與反戰
3週
同第二週
4週
二、綠色價值的鞏固:參訪生態農場之校外教學
5週
三、社會運動
(一)社會運動的形成、結構、動員與影響。國際社會運動案例之分析與討論。(講者: 李建誠,248農學市集聯絡人,反WTO運動的經驗)
6週
(二)台灣環境社會運動的發展、策略與行動。
專家演講(講者:簡錫堦,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7週
四、環境政治的行為者與組織、決策與運作
(一)環境政治的行為者
8週
(二)環境治理的資訊與執行工具。(講者:,陳秉亨先生(田秋堇立委之助理),環境政策如何決策)
9週
學生學期計畫書報告。
10週
(三)環境影響評估的進行。(講者:文魯彬,蠻野心足協會理事長。如何在台灣確實落實環境影響評估法之精神。)
11週
五、 國際的綠色與環境治理經驗
(一)國際環境治理機制
12週
(二)德國經驗之分析
13週
(三)中國經驗之分析
14週
六、台灣的環境治理。周六 248農學市集參訪。
(一) 台灣的環境治理發展
15週
(二) 行為者:專家座談演講(講者: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編彭瑞祥、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
16週
(三)綠色議題與台灣的公共政策實例分析
17週
(四)綠色議題與台灣的公共政策實例分析
18週
學期成果發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